冬至不端饺子碗,冻掉耳朵没人管
2020-12-21 15:40:37
大牛
3
俗话说的好
“冬至到,吃水饺!”
但是你知道冬至吃饺子的由来吗?
下面就由小鹿来给大家介绍一下。
饺子原名“娇耳”,相传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。他的“祛寒娇耳汤”的故事在民间流传至今。
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,他著《伤寒杂病论》,集医家之大成,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。张仲景有名言:“进则救世,退则救民;不能为良相,亦当为良医。”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,访病施药,大堂行医。后毅然辞官回乡,为乡邻治病.其返乡之时,正是冬季。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,饥寒交迫,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。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,支起大锅,在冬至那天舍“祛寒娇耳汤”医治冻疮。他把羊肉、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,然后将羊肉、药物捞出来切碎,用面包成耳朵样的“娇耳”,煮熟后,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“娇耳”,一大碗肉汤。人们吃了“娇耳”,喝了“祛寒汤”,浑身暖和,两耳发热,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。后人学着“娇耳”的样子,包成食物,也叫“饺子”或“扁食”。
冬至吃饺子,是不忘“医圣”张仲景“祛寒娇耳汤”之恩。至今南阳仍有“冬至不端饺子碗,冻掉耳朵没人管”的民谣。
当然,冬至吃饺子,喝羊肉汤
这是北方人的习俗。
南方人冬至这天吃汤圆,
预示着团团圆圆、团圆之意。
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,
主要是因为“气始于冬至”。
因为从冬季开始,
生命活动开始由衰转盛,由静转动。
此时科学养生有助于保证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,
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。
饮食中合理搭配多样,谷、果、肉、蔬的同时
还应该补充牛奶等高钙食品。
调理好身体
保持愉悦的心情
科学养生
才能保证旺盛的精力